导读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所(AIR)的科学家在《遥感》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采用荒漠化差异指数(DDI)模型来更好地了解和防治全球草原荒漠化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所(AIR)的科学家在《遥感》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采用荒漠化差异指数(DDI)模型来更好地了解和防治全球草原荒漠化。
该研究的重点是利用反照率-EVI提取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地区的荒漠化信息,为荒漠化草原(DGLs)的时空动态提供见解。
空间上,锡林郭勒沙漠化程度呈现带状分布,而时间上,荒漠化程度明显下降。重度、中度沙化面积由2000年的51.77%减少到2020年的37.23%,呈现积极趋势。与此同时,非荒漠化和健康地区从2000年的17.85%增加到2020年的37.40%,凸显了理解不同荒漠化程度之间转化模式的重要性。
2000年至2012年期间,不同荒漠化程度之间的转变强度更为明显,但2012年至2020年期间趋于稳定,显示出对实施可持续管理做法的乐观迹象。
此外,本研究将气象因素和土壤条件确定为DDI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蒸散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强调了自然过程的关键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活动被发现主导了DDI的年际变化,强调了采取综合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必要性。
该研究提供了对导致草原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见解。它通过揭示转化模式的复杂性并识别空间和时间维度的驱动力,为防治草原荒漠化的针对性战略提供了宝贵的线索。